《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种得桃李遍天下 学无止境亦自修

—— —记教学名师 艺术与旅游学院副教授 闫伟红
   期次:第167期   作者:□校报编辑部 章春燕 吴立业   查看:1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似乎很多人觉得老师的使命不过如此。诚然,从古至今,老师虽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和老师的交流只仅限于课堂。但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这位闫伟红老师却做到了“上课老师,下课朋友”。与学生做到“零距离”接触。
  “温文尔雅”这个四个字是我在见到闫老师后脑海里跳出的第一个词。闫老师带给我的是一种恬静,安心的感觉,没有一点儿老师的架子反而像你多年的老朋友一般,这不由得让我更加好奇闫老师从教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让闫老师迈上教师这条高尚的路,并支撑着她一路披荆斩棘坚持到现在的呢?据闫老师回忆说,她当初并没有想很多,甚至还有稍许的不情愿,但自从走上讲台拿起粉笔,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自己打心底爱上了这个职业,把教书育人当成了自己无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她说,每一届大学生都如此的青春……可是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途中又怎么会是一帆风顺呢?闫老师也在教学生涯中感受过喜悦、体会过忧愁,但对于她来说更多的,却是欣慰与感动。学生们毕业多年后回校的一句老师好;逢年过节,学生愿意为她发来一条承载心意的祝福;毕业之后,老师和学生能像多年的老友而不仅限于师生关系……这些,就是对她最好的回报。谈及这个话题的时候,闫老师脸上总是挂着幸福的微笑,她反复强调,别的职业怎能体会得到这种亦师亦友的感觉啊!年轻人愿意和她交朋友便是肯定老师的教学成果和与同学相处的模式,肯定她对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价值。闫老师认为这些肯定,就是自己从教多年最宝贵的财富,以此,足矣慰平生。
  对于课堂,闫老师不仅会在课下与同学们做朋友,上课也喜欢增强与同学们的互动。闫老师坚持认为: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还应当育人!学生在大学的课堂上要学会的,也不仅仅是课本中的知识。她以自己历经岁月而积淀下来的经验教训为教材,以带学生们少走弯路为目的,为了让学生有个闪光的未来而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
  对于教学中该如何处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灵活的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闫老师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闫老师认为:课本上的理论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枯燥,但如何把控理论知识和灵活教学关键还是要看教师本身的实践经历。没有实践经历在教学中只能是照本宣科,没有一点儿趣味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有把每个知识点联系实际,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思考,这样课堂才会“活”起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理解所学专业,爱上所学专业。“活到老学到老”,在交谈中闫老师多次强调了这句话。在自己不授课的时间,闫老师的生活也非常丰富多彩,除了自己坚持了十年的瑜伽锻炼之外,她还有许多的兴趣爱好,最难能可贵的是,闫老师一贯坚持把时间挤出来去学习、去了解、去涉及自己尚未接触的领域,新的知识。闫老师一直在以行动贯彻着“学无止境”这个道理。
  对于自律老师有自己的理解,而对于当代大学生如何自律,老师只说了三个字—— —目的性。现在许多学生在大学里过的浑浑噩噩,对未来不抱希冀,这正是缺少了目标的表现。而一旦我们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自律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有“目的性”才会使学习有动力,如此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当谈及新生入学时对大学了解不足,容易对未知的事物和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的问题,闫老师并没有很担心,她说道:大学生活中除了对系统知识的学习、不断的开发自己的潜力、着手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能给自己创造一个条件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在社会上立足。除了刚入学的新生,闫老师心里也惦记着实习的学子们,大三的学长学姐已经走上了实习的岗位,实习期就是学生从学校开始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一边老师并没有完全撒手,另一边企业也在尝试接纳。在这样一种双管情况下学生要有意识的磨砺自己,要自己去寻找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现在的经历会成为我们以后宝贵的财富。他们就像老师的孩子但必须学会自己成长,在实习过程中闫老师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孩子们在外的安全,她叮嘱孩子们磨砺自己的同时一定要记得照顾好自己,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老师如父母般牵挂着学生们。
  这天我们与老师谈了许久,收获颇丰。闫老师以身作则,以人为本的教学态度着实令我们钦佩不已,她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诠释着“教师”这两个字的意义。学贵得师,亦贵得友,人生旅途中有此一良师益友,实为人生之大幸。
  敦敦如父语,殷殷似友亲。闫老师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言传身教,躬行实践,以自己多年的积淀唤醒了多少迷茫、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而如此敬业爱业的闫老师,所求不过塑栋梁之材,得桃李满天下之乐耳。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983次访问,全刊已有138853次访问